浏览:523 日期:2009-06-20
内容 类别 |
评价内容 | 得分 | ||
教学目的 (10分) |
1、教学目的完整(包括知识、能力、思想教育等方面(5分) 2、教学目标明确(5分) |
|||
教材处理 (10分) |
1、依据学生实际,灵活处理教材(5分) 2、教材重、难点突出,详略得当,深广度适宜(5分) |
|||
教学结构 (10分) |
1、结构展开符合学生认识规律(3分) 2、结构完整,符合逻辑(4分) 3、程序合理,过渡顺当(3分) |
|||
教学方法 (15分) |
1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(5分) 2、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、自主性,注重思维方法训练,引导学生质疑、调查、探究、实践(5分) 3、能尊重学生的人格,关心学生个体差异,满足不同需要(5分) |
|||
教学基本功 (15分) |
1、语言准确、生动(5分) 2、板书简明、规范(5分) 3、教学组织严密、得法(10分) |
|||
教学态度 (20分) |
1、认真负责(4分) 2、教态亲切、自然(4分) 3、仪表庄重(3分) 4、声情并茂(4分) |
|||
教学效果 (20分) |
1、教学目标落实(5分) 2、学生学得主动、积极(5分) 3、课堂师生交流充分、气氛活泼(10分) |
|||
合计得分 | 折算得分 | |||
评委签字 | 审评组长签字 |
年 月 日 |
||
评估内容 |
分 数 |
评估标准 | 得分 |
师德表现 |
10 分 |
1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热爱教育事业3分。 2、坚持教书育人,对学生有爱心4分。 3、遵纪守法,公正诚实,敬业上进,师德高尚3分。 |
|
教学能力 |
10 分 |
1、有所教学科渊博的知识,并能将这些知识通过精心计划的、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2分。 2、拥有出色的管理学生技能,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,体验积极的感情,赢得学生尊敬2分。 3、每学期至少2节公开课或示范课6分。 |
|
教学过程 |
30 分 |
1、教务处环节检查ABC等分别计10分、8分、6分。 2、学生评教ABC等分别计10分、8分、60分。 3、指导性听课15分以上10分,10节以下每两节为一挡,计8分、6分、4分。 |
|
教学效果 |
40 分 |
1、 教学效果考评ABCD四等,分别计40、34、28、20分。若处于最后一名且与本备课组教师均分相差5分以上,则为D等。计20。 2、 非高考科目按评估情况,ABCD等分别计40、34、28、20分。 |
|
教育科研 |
10 分 |
1、承担有立项课题并积极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,按所承担课题的级别分别计分,全国5分,全省4分,市3分。一般成员按国家级3、省级2、市级1分。 2、论文、经验总结等按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分别计4、3、2分。 3、指导研究性学习获优秀课题组奖的指导教师计2分。 4、参加学校“名师”工程论坛5分。 (以上超过10分不另加) |
内容 类别 |
评价内容 | 得分 | ||
科学性要求 (20分) |
1、观点正确(符合教育教学规律)(10分) 2、材料可靠(从事实出发,不主观臆断)(10分) |
|||
创造性要求 (20分) |
1、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(10分) 2、体现写作者的新观念、新思考(10分) |
|||
规范性要求 (20分) |
1、层次清楚(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思路清晰)(10分) 2、合乎逻辑(定义、推理、论断合情合理)(10分) |
|||
实作性要求 (20分) |
1、所论是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(10分) 2、能给别人启发教育,便于学习推广(10分) |
|||
可读性要求 (20分) |
1、简洁明确,字数1500左右(10分) 2、通俗易懂,不搬弄概念、术语、故弄玄虚(10分) |
|||
合计得分 | 折算得分 | |||
评委签字 | 审评组长签字 |
年 月 日 |
||
姓名 | 学科 | 课堂教学(30分) | 教学效果(30分) | 学生评教(10分) | CAI课件(10分) | 教研论文(10分) | 竞赛辅导研究性学习指导试卷命题(10分) | 评分 |
姓名 | 性别 | 年龄 | 学历 | ||||||
参加工作时间 | 学科 | 现任职务(职称) | 申报级别 | ||||||
近 三 年 主 要 教 育 教 学 成 果 |
|||||||||
备 课 组 意 见 |
教 研 组 意 见 |
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