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:233 日期:2025-04-07
教育是星与星的辉映,
光与光的交织,
心灵与心灵的对话。
家校同行,为每一次求索的旅程,
编织希望的网,扬起奋进的帆。
当新八校联考的余韵未散,当试卷上的笔墨尚温,龙泉中学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以一场全员联动的暖心家访行动,将教育的温度从教室延伸到万家灯火中。教师们两两结对,踏着春末的月色,叩响学生家门,倾听家庭故事,共绘成长蓝图,让家校共育的纽带在双向奔赴中愈发坚韧。
学校团队千门递暖,教育传薪万户燃灯
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,凝聚育人合力,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实地家访。
3月26日晚,副校长易琪与高一(11)班班主任向杜娥来到了张帆同学家中。易校长耐心地与家长和学生沟通语文英语学习方法和提分措施,强调信心,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,树立榜样意识,希望能够多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背诵记忆。班主任向杜娥对学生强调要保持现有较好的学习状态,补差的同时培养优势学科,持之以恒,坚定目标,增强信心。
全员家访织密家校经纬,精准施策点亮成长航标
考试刚结束,年级组统筹规划,所有教师两两一组,开启首批高一年级22个班级的58个家庭的家校联动。家访前,各科教师对学生近况进行深入了解:既有联考数据的精准分析,又包含课堂表现、心理状态等立体化评价;既有学科薄弱点的“问题清单”,又附上个性化提升的“资源锦囊”。
家访建档细描成长图谱,因材施教激活潜能钥匙
在家访活动中,教师们褪去讲台上的威严,化身“教育园丁”,走进每个家庭的“教育苗圃”,在活动中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,让那些散落在生活褶皱中的教育细节,成为点亮学生潜能的星光。老师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,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计划,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,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3月25日晚上7点高一(3)班班主任李光益与物理老师刘兆云、化学老师陈楚豪来到毛珩瑞家中进行家访。在老师的鼓励下,毛珩瑞提出了自己在各科学习中的困惑和期望,老师们表示会针对问题及时进行调整,以保证让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节奏,树立信心。另外每位老师也讲述了对高中学习、生活的看法,鼓励毛珩瑞多和自己比较,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进步即可,让高中生活过得充实,劳逸结合。
3月26日高一(19)班物理老师孙玉琴和生物老师匡艳来到白晓来家中。家长反映该同学到高中后,由于初高中知识跨度太大,导致最初的学习有些跟不上。据老师观察,白晓来同学刷题很认真,但学校必备资料的作业反而经常跟不上进度,不注重基础,一味求难求量,导致效果不佳。两位老师开导家长不要急躁焦虑,不要因为学习的问题太唠叨,密切家校沟通。对学生提出建议:不走心的刷题用处不太大,要重视基础的落实;不眼高手低,不轻视任何一科的学习。
3月21日,班主任姜丽丽老师与英语王利文老师一同前往高一(15)班学生文芯蕾的家中进行家访。叩开房门后,小文奶奶热情地将两位老师迎进屋内。不到二十平米的出租屋被隔成三间,家具简单却整洁,厨房投射来的一抹暖阳为略显昏暗的房间添了几分生机。小文的姑姑特意请假在家等候,而小文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,无法亲自陪伴孩子。
落座后,姜老师首先询问了小文平日的作息情况。奶奶絮叨着孙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单词,书桌上的台灯常亮到深夜,小文则低头腼腆一笑。小文自小由奶奶照顾,祖孙俩亲密无间。
谈到刚进班时因情绪问题而请过的假,小文隐隐攥紧了校服衣角。姜老师轻轻问道:“小文,你最近状态怎么样啊?”小文表示还是对自己的状态不太满意。“初三的时候,本来想着随便考个高中算了,没想到后面状态特别好,学习特别有激情,这才擦线考上了咱们学校,现在怎么都找不回以前的感觉了。”姜老师继续发问:“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影响了状态呢?”“可能还是心情吧,”她挠挠头,“有时候一点小事就会让我心情不好,看什么都不顺眼,学习提不上劲。”姜老师安慰道大家都有这样的时候,但还是要建立稳定的精神内核,做到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”,学习不可时而亢奋时而低迷;王老师则劝解她不要太过追求完美,先做到完成再追求完美,专注眼前的学习任务,状态低迷时,不妨回顾自己已经做过的努力,那就是继续前进的底气。
临别时,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小文的笑脸上。她送两位老师到楼道口,突然轻声说:“老师,我下次再引用您的‘名人语录’,一定是写进作文里!”众人皆笑,她的眼底闪烁着光芒。归途中,两位老师继续交流着班上学生的情况,偏科的学生怎样引导、班上的座位怎么安排……教育的温度,或许就藏在这些细碎的守护里。
教育的真谛,在于心与心的温暖相拥。当教师走出校园的围墙,当家长打开信任的心门,这场跨越家校的对话便有了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。龙泉中学的家访行动,不仅是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半径,更是用智慧编织成长的经纬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场由家校共育点燃的星火,终将照亮万千学子奔赴理想的浩瀚征途!